阅读点关注,军营不迷路。
有句话,不怕没有瓷器活儿,就怕你没金刚钻儿。无论走到哪里,拥有一项可以让自己吃饱饭的本事,才是正道。
在部队,提及新闻报道这项工作,对此评论,可谓众说不一。
(资料图片)
有的认为,写新闻报道,既能使所在单位开展工作的好方法,先进事迹,先锋人物等等,在报纸上发表,拓宽了宣传力度;还可以使文章作者,为众人所知,可谓是一件一举多得,名利双收的事情。
而有的认为,写新闻报道,对于干部而言,旅以下单位,没有正式编制,真正涉及到调职,一旦部门主要领导不重视,纵使平常点灯熬油,加班熬夜,上再多的稿,关键时候,也很容易落入“爷爷不亲,奶奶不爱”的尴尬境地。让军士从事这项工作,还勉强可以。
还有的则认为,搞新闻报道,就是把事情说清楚就行,没啥技术含量,跟组织部门正八经地材料写作相比,还差得远呢。充其量,也属于“赖人干不了,好人不屑干”的那种。
尽管,对基层单位的新闻报道这项工作,什么时候都存在着“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这样的情况。
但以个人从事了将近10年新闻报道工作,包括当下,所从事的工作,也包含新闻报道这一项来看,大凡能坚持下来,确切地说,能坚持到5年以上,最终收获的结果,基本上都是好的。
正所谓,“十年政工,必定成功。”对于新闻报道而言,或许,5年足矣。接下来,就结合个人亲身经历,简单盘点一下,在部队那些擅长写新闻报道且写出名堂来的人,发展得如何。
要说孙某,已经是20多年前的事情了,而有关他搞新闻报道促进个人成长的事情,更多的也是一种侧面了解。
那是2003年7月,自己刚从院校分到团里不久,团里主任就给我们这些还在连队任实习排长的新毕业学员们,集中上了一堂干部教育大课。
授课过程中,讲到新学员该如何尽快成长时,就讲到了原宣传股干事孙某。因为他新闻报道工作出色,特别是在职期间,写了一篇反映单位实战化训练的稿子,在《前进报》头版头条位置刊登,得到了团主官的高度认可。
考虑到,当时孙某已是达龄干部,而且家里确有实在困难,个人也有回地方的想法。为此,团党委专门出函给孙某所在地方安置部门,协调到了当地市委组织部门。
而回到地方后的孙某,也不负组织厚爱,没出几年,已经成为处级干部,发展得非常好。
他是带我也走上新闻报道之路的汪哥。他原是一位正排职司务长,2005年编制调整后,以副连长的职务被借调到宣传股专职搞新闻报道,自此,便与新闻结下了不解之缘,一干就是将近30年。
要说,他的新闻报道专业程度,那绝对是非同凡响。尽管是司务长出身,但经过几年持续摸索,加班熬夜,终于将投稿这一稍有技术含量的业务,由刚开始的10投2中,发展成10投8中,直至10投10中。
再到后来,就一发不可收拾,什么《前进报》头版头条,《解放军报》头版头条等等,时常会出现在报端。
两年过后,涉及到调正连,他原本也回到连队当指导员的打算,但领导却不想放走这样的“香勃勃”,于是正连正常调,但工作依然是新闻报道。在接下来的三年,汪哥凭着过硬的上稿能力,为单位连续三年拿下了新闻报道工作“前进杯”。
再到后来,汪哥被借调到师机关,依然凭借过硬的新闻报道成绩,就此解决了营职问题,然后,又到jun区某分部,还是用稿件说话,继而突破了副团关口,转了技术级,直至走向副师。
新闻报道,对于个人而言,由于在高考时报的便是中文专业,所以在1999年7月,被大连陆院录取后,便开始与中文写作结下了不解之缘。
入学不久,院里的中文写作教员栾教授,就向我们传授了“想什么,读什么,读什么,说什么,说什么,写什么,写什么,想什么”这一闭合式写作经验。现在想一想,还记忆犹新。
而队里教导员为了鼓励了我们这些学员,尽快地多写稿,多上稿,更是提出了四个优先:优先入党、优先外出、优先实习队干部、优先立功受奖。
在种种措施激励下,个人终于在大二时,成功上稿,较快地实习上了队干部。
来到团里后,在连队当排长期间,便频频向团里投广播稿,引起了当时团主任的注意,然后,2008年,正式开始从事新闻报道。
也就是靠着这项干得较为出色的工作,帮助自己促成了当股长,当教导员及科长这一系列的成长目标。
自主回到地方后,也是靠着这一技能 ,顺利返聘到了当地人武部门,再次全身心地搞起了老本行。
小闫,是我在当宣传股长时,所带的一名干事。为人踏实稳重,交待的每一项工作,也都是按时间节点,认认真真地加以完成。
而这一点,对于搞新闻报道工作的人来讲,是最低标准,但也是最高要求。
记得2009年,个人未调股长前,还在报社代培过一段时间。当时,既负责编报其他单位投过来的稿件,又得很好兼顾本单位的上稿任务。
得知,小闫已经到股里报道,并准备接手个人的新闻报道工作后,我便想让他尽快地参与到这项工作当中来。
有一次,已经是半夜了,刚从编辑那里得到一条约稿信息,要求明天就要编报完毕。于是,我一边向个别单位的成熟报道员约稿,一边抱着试试看的想法,赶忙将这一信息转给了小闫,并要求他尽快完成。
结果,第二天早上,刚过出早操的时间,便从微信当中收到了小闫发来的结稿消息,打开一看,质量也很高。
后来,遇到类似的情况,小闫也均能一一搞定。当时,自己心里就想,这样的干事,以后肯定错不了。
果不其然,当年小闫就因新闻报道工作出色,立三等功一次,顺理成章地解决了正连问题。而当部队移防至外省时,个别原先在家门口的干部,都想着能借机调回原地。
这些干部里面,其中也包括小闫。
当其他干部正想着如何通过其它方式,走一下捷径的时候,小闫则是毛遂自荐,主动找到了调动接受单位的领导,表示既可以帮助领导发表言论稿件,也可以帮助单位抓好新闻报道工作。
对于小闫来讲,原本是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没想到还真就心想事成了。
老兵小冯,当年我在宣传股当新闻干事带过的一名战士报道员小冯。之前,小冯原是连队班排的一名普通战士,可以说,平时跑不快、投不远,个人军事素质不算突出。
但小冯平时就愿意写些东西,后来,被营连推荐到股里当报道员。在我当宣传干事时,就一直跟着我搞宣传报道。后来,所写稿件频频见诸报端。
如今,他已经成长为上士,在新闻报道这一领域已经干了10多年,不但是旅里现任的主力报道员,还被军里评为“金牌作者”。在今年即将离队之际,先后有两家大型国企提前向他抛来了“橄榄枝”。
就在前不久,还接到他打来的电话,称军队一家医院想聘他为文职人员,以便入职后,能继续为所单位抓好新闻报道工作。
试想,倘若,小冯当兵期间若没有新闻报道打底,很难会得到如此多的择业方向。
好的人生,都是熬出来的。精彩的军旅,都是干出来的。笑到最后的人,并非天赋异禀,只是选择慢慢地熬,默默地干。熬过去了,天就亮了。干到位了,路就宽了。
文章图片来源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职路施语,18年老兵,18年真心话,为你分享有趣有料的军营职场故事。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