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金融消费者权益的保护越来越被重视,从714高炮的揭露到骚扰电话、短信乱象的公布,金融乱象频繁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
(资料图片)
作者/海安
“借贷消费”“只赚快钱”“一夜暴富”……在这些消费和理财观念的冲刺下,消费者很容易落入“套路贷”或金融诈骗的陷阱。在监管加大力度整治金融乱象的同时,建议大家树立理性的借贷意识和理财观念,提升风险防范能力。这里有一份“避坑”指南,希望能帮助家提升警惕,保持理性。
01
消费贷资金违规流动
近两年,随着5年期LPR的不断下调,房贷利率也随之下调,早期高位接盘的买房人却没享受到这波福利。加之消费贷、经营贷的利率也在下降,部分不法中介看到了其中商机,做起了转贷的生意。
中介通常选择在微信群、朋友圈、贴吧、短视频平台等渠道招揽需求客户,通过帮助个人客户伪造公司资料,替其申请银行经营贷款,转而偿还长期房贷,从而降低利息;部分中介也会通过提供过桥资金结清房贷,再到银行办理经营贷归还过桥资金。
中介会以材料费、手续费、包装费等名目按照房贷剩余还款金额的一定比例进行收费,一般这个比例在1%—10%不等,一些机构在按点收费后还会额外收取固定金额的杂费。
中介转贷近期也受到了监管的关注,一方面,银保监会发布关于警惕不法贷款中介诱导消费者违规转贷的风险提示,随之辽宁、广西等地银保监纷纷下发风险提示提醒消费者谨慎转贷;另一方面,监管也在加大对银行违规的处罚。
近期、中国银行、建设银行、渣打银行等多家银行收到巨额罚单,违规业务均涉及信贷资金被挪用、小微企业贷款资金被挪用于房地产领域、违规发放房地产贷款等内容。
值得消费者注意的是,部分银行通过抽查回访来监管相关资金的流向,一旦发现资金流入房地产,银行就会收回贷款。
02
信用卡代还死灰复燃
信用卡代还这个词,在行业存在已久。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种为私人代还,一些“中间商”通过小广告联系到有需求的持卡人,用自有资金帮助持卡人还款,然后再提供POS机让持卡人将已还入的资金进行“套现”,用来偿清“中间商”的欠款。
另一种则为平台代还,当临近账单日,持卡人只要在卡里留一部分资金便可,然后通过代还平台用消费模式将剩余资金反复刷出还进,重复多次就可以达到还清账单的目的。
由于这类行为不受法律保护,且极有可能存在诈骗风险,为保护持卡人资金安全,2022年中,监管、银行纷纷“出手”限制非本人还款、对信用卡还款通道风控手段进行升级,一时间,“中间商”萌生退意,代还平台App关停成为常态。
“卡内5%余额就能全额还清账单、信用卡额度任意支配、缓解资金压力解放双手。”一位“业内人士”表示,信用卡代还的生意无论何时都不会“哑火”,虽然生命周期超过3年的平台寥寥无几,但换个“马甲”,改名后再出发也未尝不可。
信用卡代还平台猖獗,点燃了信用卡“倒卡”“养卡”大军的热情,然而,代还之后,持卡人除了原本需要归还的债务,还会每月背上一笔服务费支出,循环的账单并不能减轻债务压力。
专家指出,监管已经明确表示信用卡代还违规,容易被洗钱和跑分平台利用,且信用卡代还和套现相结合,易导致持卡人资金受损、征信受损后信用卡被冻结、个人信息泄露,还容易让持卡人养成不良的超前消费习惯。
03
套路贷花样百出
在消费金融领域,套路贷目前主要集中在教培、医美以及现金贷方面。随着互联网技术、通讯技术的不断革新,依附其发展的套路贷形式、花样越来越丰富,让金融消费者防不胜防。
部分教培机构通过在互联网以配音、PS、各种考证课程作为诱饵,通常还伴随着报名学科就能兼职挣钱的骗局,诱导学员支付高价课程费用,并极力劝说学员进行贷款,学员在贷款买课后通常会发现课程质量差,兼职挣钱更是子虚乌有。
教培贷套路贷的另一个重灾区是培训贷。这种套路贷主要集中在线下,骗子通常会以高薪吸引求职者,并让求职者贷款支付不菲的培训费用,一般而言,求职者并没有能力一次付清,这时机构就会向求职者推荐贷款平台。
医美贷骗局在去年“消费金融频道”315晚会预测中也有提及,目前,医美贷仍然是场景贷受骗的重灾区。部分不合规的医美机构通过线下拉客人员、短视频平台低价拉客,诱导求美者签下巨额医美贷款后,并不能提供同价位的医美服务,甚至导致求美者整形失败。
相比较前两种鱼龙混杂的场景贷骗局,高炮现金贷骗局则是公检法重点打击的对象之一。高炮现金贷套路贷主要以网络借贷平台和借贷APP应用为依托,以有消费需求又无经济实力的年轻人、在校大学生、无业人员等群体为主要侵害对象,以“无利息、无担保、无抵押”等进行虚假宣传,引诱他们落入“套路贷”陷阱。
在受害人签订借款合同时,除了提供正常借款需要收集的姓名、身份证号码、住址等身份信息和银行卡、社保、公积金等财产信息外,一般还被要求提供超出正常限度的个人信息,如微博认证、手机通讯录、微信通信录以及密切联系人等社会关系信息。
高炮现金贷套路贷是一种超高息的短期借款,“高炮”是指这些贷款均伴随着高额的“砍头息”及“逾期费用”。在受害人无力还款产生逾期之后,相关组织通过PS侮辱性图片、发送威胁性短信,以及电话滋扰、短信轰炸等“软暴力”手段,对不能按期还款的被害人及其父母、亲友、同事、同学进行滋扰施压。因相应套路贷催收所逼,自杀自残的人数不在少数。
3月是消费者权益保护月,特别盘点出消费金融领域目前存在的这几大乱象,希望帮助大家避“坑”的同时,也希望起到风险提示作用,与所有人共筑和谐稳定的金融环境。
关键词: